多年的应试教育,早让他们习惯了隧道式的生活:除了前面代表着大学的亮光,除了像枕木一样横在路上的考试,周围什么都不存在了。
但是,生活不是长大才开始的。当这些学生上了大学,离开了父母,需要自己去面对生活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学会生活。
生活,不是长大才开始的,这话是一个台湾妈妈说的。很平常的字,组成很平常的句子,一点儿也不振聋发聩,只是道出了常识而已。
这位台湾的妈妈很清醒地知道,若孩子长大后拥有一堆死知识,却对活生生的世界一无所知,就不可能拥有好好过生活的能力。她也很理性,选择让孩子进入公立学校,而不是把孩子送到国外。她还非常勇敢,敢于不让女儿“豆芽”和别的孩子一样去上“安亲班”(相当于大陆的课外辅导班)。
于是,当别的孩子在安亲班中写“评量”(模拟试卷)的时候,豆芽却在家里跟着妈妈聘的小老师学习“生活”――包括最有生活意义的“生活”,比如洗碗、到超市买东西回家记账、做点心、养小狗、做手工;也包括最广阔意义上的“生活”,比如阅读、运动、参观博物馆、户外教学等等。豆芽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童年,一个如妈妈所说,可以定位自己、肯定自己、安慰自己的童年。
妈妈同意荣格所说,一个人的成长根基是能够认同自己的父母和出生地文化,于是在户外教学中,便有了“认识天母(地名)”主题月。在这个月中,豆芽在小老师的带领下,爬山、下水,参观古老的文化遗存,用几个景点串起了天母的文化、历史、地质及建筑……
为了让豆芽了解社会是由不同的族群组成的,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而不致陷于狭隘和偏执,在看过台湾最高的101大楼中的顶级名牌后,又去参观世界展望会,在那里豆芽看到图片上的非洲孩子,因为缺乏食物而皮包骨头,豆芽当场落泪,并决定每月捐出700元,让一个非洲孩子有饭吃……
豆芽丰富的课外生活,不仅让她的身体变得结实,性格变得开朗,眼界变得开阔,更让她的内心变得又柔软又坚强。这样的孩子上了大学,怎么可能感到“迷茫”“空虚”和“失落”呢,她早已在丰富的生活体验中知道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