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会减少人们的当下体验?

作者:系统管理员(2014-10-24)

 
 
拍照会减少人们的当下体验?
转自:网易博客
作者:RICK NAUERT
译者:周浩、雷雳
 
    无论何时何地,拍照留念似乎都是保存此时此刻的最好方式之一。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却提示,这种捕捉瞬间的方式却让一些人牺牲了自己能够欣赏当下的全程体验。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费尔菲尔德大学(Fairfield University)心理学家Linda Henkel所提供的实验数据显示,当被试通过拍照记录目标物时,他们对于该物体的记忆效果比非拍照组被试更差,尤其是关于细节部位的记忆。
 
    “人们总是突然盲目地掏出相机或手机去捕捉重要时刻,却不知他们正在错过当下发生在眼前的那一瞬间。”Henkel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道,“这样的现象导致我想要深入了解‘拍照’对人们回忆自己所捕捉的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
 
    为了寻找答案,Henkel在费尔菲尔德大学的贝拉明艺术博物馆(Bellarmine Museum of Art)内展开了实验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被试都需要游览博物馆并对某些目标物予以特别注意。对于这些指定的目标物,他们可以选择拍照记录也可以只是简单地观察。第二天,被试们需要接着完成关于目标物的记忆测试。最后的结果显示,与只是简单观察的被试相比,那些选择拍照方式的个体在记忆测试中的准确率更低。另外,在回答与目标物视觉细节有关的问题时,他们的表现也不及非拍照被试。
 
    对于该现象,Henkel称之为“摄影损伤效应”(photo-taking impairment effect)。进一步来说,当人们依赖“科技”去记忆一些事物的时候――例如使用相机去记录事件时,便不需要自己完全的投入和关注――这些“科技”会对人们关于事物的记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随后,Henkel等人在第二项研究中重复验证了之前的结果,但也从中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特性:当人们在拍摄目标物的具体细节时,镜头的放大似乎有助于自己保存记忆,而且识记的内容不仅涉及物体被放大的部分,甚至还包括了镜头之外的部分。对于这一实验结果,Henkel总结认为人们的“心理之眼”(mind’s eye)和“相机之眼”(camera’s eye)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Henkel所主持的实验正在考察照片内容(摄影者是否在内)对事后记忆的影响。同时,Henkel还想深入了解拍摄物的主动选择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内容。
 
    “这一系列研究都被严格控制,所以被试们拍摄的目标物都是被特别指定的,”Henkel分析道,“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拍摄经历却非如此,他们所拍摄的事物往往是重要的、富有意义的,并且是他们自己渴望记住的。”没错,大部分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都认为自己拍照是为了之后能够重新欣赏。那么,这种对照片的回顾难道不能帮助人们回忆所拍摄的事物吗?相应的记忆研究提供了“肯定”的答案,但同时也指出这需要人们确实花时间去做才可以实现。
 
    “研究发现,数字化照片的‘巨大存量’和‘缺乏管理’阻碍了许多人打开文件去回忆镜头中所记录的内容,”Henkel最后说道,“因此,为了记住曾经所见到的那些景象,我们必须花时间去整理并翻看照片,而不仅仅是在存储卡中去累积瞬间。”
 
周浩: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博士
雷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