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振韶(北师大心理中心)
此文发表在《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6月22日07版)
转载已获得作者本人同意。
图/几米
粗略一算,我从事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已经十年了。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问,什么人会去做咨询,去咨询的人都是什么问题啊?我能理解大多数人对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以及求助心理咨询的人抱有好奇,不过,这种好奇的背后,隐隐有一种观念:去咨询的人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即便在大学校园里,对使用心理咨询似乎仍然存在一些障碍。我曾听大学生说:“实在没办法,大不了去心理(咨询)中心去。”言外之意,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去寻求心理帮助的。我有时候在咨询中心楼下,听到经过的大学生们互相开玩笑:怎么了兄弟,最近看你很不正常,是不是到咨询中心去看看?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我可以肯定地说,使用咨询服务的人和所有人一样,没有什么实质差异,求助的问题也和日常生活中其他人遇到的问题别无二致。如果一定要寻找出不同的话,我的观点是:主动使用心理服务的人更有动力想要去成为卓越的自己,更有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有效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或者不太习惯去“麻烦”别人。
那么,在咨询室里都会谈哪些问题呢?
一般而言,大一新生会遇到入学适应方面的问题。他们刚刚来到大学,新的社会支持系统还未形成,遇到各种困难的时候,感到挫折或压力,从而影响心情。例如,A同学小时候,父母外出务工,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心里很是羡慕。在社会交往上,A同学显得不是很积极主动,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只有经过较长时间才会交几个朋友。一旦升学,环境变了,A同学也不会和以往的同学主动联系,于是面临着建立新的关系。来到大学后,他明显感到孤独,心情低落,于是主动寻求帮助。
大一经常遇到的问题还有学业问题。对专业的不认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这些困惑若及时寻找学长或老师的指导,就不会演化成更为严重的心理困扰。
进入大二之后,多数大学生都适应了大学生活,并开始发展更为亲密的关系。大二学生求助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比如宿舍关系、亲密关系等等。恋爱问题若处理不当,常常会诱发严重的后果。B同学从小生活在一个父母争吵频繁的家庭里,爸爸有严重的家庭暴力,她对未来的情感生活抱有强烈的恐惧感,内心同时对亲密关系有着强烈的憧憬,这种内心的冲突不断地困扰她,以至于让她对学习和生活逐渐失去了热情。
还有些大学生因早期获得的关爱严重不够,进入恋爱后,对恋爱对象过度依赖,进而控制,这样反而更容易失去对方。一旦出现分手迹象,他们会采取较为激烈的方式去挽回爱情。这类情况演化成的校园悲剧并不少见。
大三阶段,是一个人承载压力较大的时候,主要原因是面临选择的压力:考研,出国,还是就业。如果进行多手准备,时间明显不够用。因此,大三阶段的焦虑感比较高。
进入大四之后,生涯路线基本确定了,反而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和冲突,但是竞争压力并不轻松。恋爱中的大学生有可能还要面临分手的风险,但经过大学生活的历练,处事能力提升了,反而可以应付自如。
总体来看,跟大家想象的不同,现实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现象,也就是说,相对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而言,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心理困扰程度比较低。
心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归纳起来,心理问题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个是原生家庭,一个是自我认同。我目睹过许多生命遭遇过无法想象的伤痛却以惊人的力量突破人生困境的个案。根据我的观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帮助一个人摆脱困境:一是社会支持,一是积极的观念。
人生路上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三五知己,心里烦闷的时候可以互诉衷肠,心理和精神都不至于承受过多的压力。
大学,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也是一个发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在大学阶段,遇到各种心理困扰丝毫不奇怪。关键是当环境触发了心理困扰,能够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把心理问题当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机会和台阶,这样才会不断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我。
积极乐观的人,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内心充满希望,当然,他们更懂得去寻求必要的帮助,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
图为晓南与宋老师的讨论。
关注微博@宋振韶-心文化 聆听更多的智慧。
微信发送【咨询2】亦可提取本文。
【咨询1】阅读李松蔚老师的咨询手记。
【误解咨询】了解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微信号:znufe88386046
启发心智,共同成长。
我是晓南,也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心理中心。